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表彰先进,选树典型,激励广大辽宁青年为推动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决定表彰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
此次评选活动启动后,经过各地推荐、基础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决定,授予在技术创新、节能创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带动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本职岗位上和相关领域中敬业奉献、担当作为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于伶聪等15名同志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授予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面向体系的作战仿真技术攻关团队等10个集体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5名“辽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10个“辽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是踔厉奋发、砥砺笃行、岗位建功的青年榜样,必将带动更多辽宁青年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做出更大贡献。
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
获奖个人(15名)
(按姓氏笔画为序)
获奖个人(15名)
(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伶聪,女,汉族,199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大连金普新区湾里街道松岚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她大学毕业后,一心一意扎根基层,成立大连市万里爱心会,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聚焦社会热点,化解基层矛盾,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次、累计9700多小时。三十多岁的她,成为60多名困境儿童的爱心“妈妈”,20多位留守老人的知心“孙女”。在她的感召下,6万余名志愿者先后加入万里爱心会,共同为社会服务。先后被授予“辽宁最美青年”“辽宁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大连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王 建,男,汉族,198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维修一车间钳工、首席技师。他负责维护石化烯烃厂转动设备,创新采用精修测量法带领团队独立自主完成进口裂解气压缩机组检修。参与重大装置技术攻关16项,解决生产难题21项,获创新成果奖9项,创造效益1527万元,保证了装置平稳运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学员千余人次,帮助20名一线员工晋级技师、高级技师职称。在中国技能大赛暨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金牌。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吕云卓,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党支部书记。他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科研反哺教学”实效,将最新的科研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指导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他创新党建品牌,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所在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他潜心致力非晶态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和胶体玻璃仿真研究,主持纵向科研项目14项。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
任 玉,女,满族,198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党委书记。她深入了解本地产业实情和村民诉求,创建食用菌种植基地、榛药套种基地等主导产业,助推优质农产品走进北京社区大集。她大力开展“飞地”招商,先后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外资企业、“小巨人”企业等。她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用实际行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乡镇发展注入动力。她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打造满族小镇深度融合,叫响“满韵清风、森林小镇”文旅品牌。先后被授予“铁岭市优秀共产党员”“铁岭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孙 明,男,汉族,199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明街消防救援站分队长。他长期奋战在消防救援一线,参与灭火救援20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200余人,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人民群众安全的最美“守夜人”。他是训练场上的尖兵,先后在各级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50多次。先后被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技术能手”等荣誉。
李 科,女,满族,1991年5月出生,群众,现任本溪恒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回乡创业,成立钙果种苗繁育基地,带动农户建立育苗大棚,每年解决碱厂镇剩余劳动力500余人,2017年至2018年帮助近千名贫困户脱贫。在西北多地和辽宁地区利用“企业+农户”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先后被授予“辽宁好人·身边好人”“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本溪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林妍妍,女,汉族,198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研究院聚酯研究室主任。她一直深耕在高端新材料研发一线,带领团队实施国资委1025专项“PETG共聚酯全系列技术”,开发并投产9个牌号PETG共聚酯新产品,填补了中国高端环保型聚酯新材料的空白。疫情期间,她带领团队开发出抗菌聚酯,该产品可持久抵抗肺炎杆菌等细菌侵袭,体现了新时代“聚酯青年”的责任担当。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郝 鹏,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计算力学研究,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航天结构可靠度与极致轻量化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次解决长征5号火箭等航天重点型号研制的系列瓶颈问题。面向北京冬奥旱雪训练防护特殊需求,他创新引入航天板壳设计技术,研制出高可靠性变刚度滑雪头盔,显著降低训练损伤风险。他构建了多模式协同的信息化学习场域,带动培养了一批饱含家国情怀的力学拔尖创新人才。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等荣誉。
郝鉴增,男,汉族,1988年4月出生,民建会员,现任辽宁锦绣河山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带领技术团队完成20项技术升级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种园林环境治理用水面垃圾捕捞装置”发明专利,“市政城市绿化建设施工与养护项目综合服务系统”等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中多项科技成果应用于公司投资运营项目中,实现企业技术实施方面“补短板”“增效能”,产生经济效益2000万元。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他时刻关注民生民意,积极提出20余项民生建议。疫情期间,带领青年突击队主动参与防疫工作。先后被授予“沈阳青年五四奖章”“沈阳市身边好人”等荣誉。
胡奉雅,女,汉族,199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焊接与腐蚀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她聚焦钢铁应用技术研发,参与4项国家重大级科研攻关,突破高效焊接工艺、材料、装备关键核心技术5项,成果均鉴定达国际领先,其中深海装备配套焊接材料和工艺开发项目打破国外垄断。高效窄间隙焊接研发,实现绿色化、智能化,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钛钢复合板焊接技术成功应用于桥梁领域,属国内首例。参与开发大线能量焊接桥隧用钢,应用于国家大型工程。参与研制全国最高焊接线能量船板,完成多国船级社认证并批量供货。她在钢铁焊接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授权专利近20项,创效千万余元。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鞍钢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姜姿羽,女,汉族,1989年1月出生,无党派人士,现任朝阳开放大学教师。她创新党史学习方式,开设《用音乐讲党史》系列党史讲座。走进40余家乡镇开展公益音乐党课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北京、江苏、沈阳等多地开展公益讲座百余场,线上线下受众人群三十万余人。参加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音乐微党课形式得到主办单位及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成为全国唯一一位高校教师晋级志愿组二十四强。先后被授予“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朝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朝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夏洪刚,男,汉族,198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采油工。他立足岗位解决多项生产难题,获全国能源系统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各级创新成果奖23项,技改革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1项,为企业累计创效1100余万元,成为石油技能青年的榜样。2017年在中国工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上,展示蒙眼识工具绝招绝技,得到高度赞誉,并在2019年人社部和国资委主办的“技能中国行——走进中国石油”活动再次做出精彩展示。2020年分获全国和辽宁省创新方法大赛优胜奖、一等奖。先后被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盘锦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葛骁欧,男,汉族,198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他组织参与全省辅导员红色家书接力讲述活动,承办全省高校辅导员理论宣讲展示活动,作为省青年讲师团成员带头开展理论宣讲。主持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国家、省市荣誉30 余项,所带集体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荣誉。建立青宛志愿者协会和溯源求真实践团队,常年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共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组织献血200万毫升。在暴雨中主动帮助130多辆汽车脱离深水区,服务受困群众。先后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影响力人物”“辽宁省最佳读书人”等荣誉。
温常卿,男,回族,199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温泉社区居委会委员。他是一名90后残疾青年,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他是社区居民家中的“勤务员”,购米面、修房子、助抗疫、料理后事。他是残疾人的“服务员”,积极组织爱心人士组成助残志愿服务队,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扶助残疾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把党的温暖、政府的惠残好政策送到残疾人的心坎里。他还是烈士陵园里的义务守墓者,托着义肢跛行,凭着毅力顽强地坚持志愿服务。先后被授予“辽宁最美青年”“辽宁好人·身边好人”“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潘学宇,男,汉族,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辽阳技师学院机械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他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成立“潘学宇技能大师工作室”,帮助多家企业解决关键技术、新品开发、技术改造和工艺公关等难题。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车工金奖、第一名,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授予“辽宁省骨干教师”“辽阳青年五四奖章”“辽阳市职教名师”等荣誉。
2022年度“辽宁青年五四奖章”
获奖集体(10个)
(按推报单位排序)
获奖集体(10个)
(按推报单位排序)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面向体系的作战仿真技术攻关团队。共有42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74%。团队聚焦体系作战仿真技术,通过构建数字平行战场,在装备研发全生命周期开展作战能力设计与验证,形成了“需求捕获—设计权衡—仿真评估”的闭环技术体系和手段工具,支撑研究所多个型号和多项预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团队建立基于作战仿真能力评估的装备研发新模式,构建了“全、广、准”兼备的作战体系仿真能力手段。团队依托空战系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承办技术论坛、国家、省市级比赛,取得科技奖励21项,获授权专利40余项。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五轴数控关键技术及整机研发团队。共有124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8%。研发团队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9项,其他国家级课题9项。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国家级头部企业,共同承担一批具有行业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企业具备研发、制造、改进各类五轴机床的研发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数控产业完整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国家。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
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共有11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4%。检察部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注重将团队打造为“学习的校园、精神的家园、工作的乐园”,强化检察业务、提高自身素能、推动综合治理,办理的多起重大有影响力的案件被评为典型案例。成立专职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打造“银杏树”未检专业团队,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救助未成年被害人,为未成年人提供坚强司法保护。
阳光能源集团晶体公司技术研发小组。共有31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5%。研发小组以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设备的升级与改造为主要内容,以保质保量、降本增效为主攻方向。2022年,31人团队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超1亿元,助推晶体公司完成全年责任状指标,成为集团最重要的利润贡献点,助推阳光能源成为锦州乃至东北光伏领军企业。
朝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有497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83%。支队改革转制后共接警出动2.1万余起,抢救财产损失近亿元,营救群众2000余人,在重大事故救援和抗洪抢险等急难任务中冲锋在前。支队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主责主业,常态化开展电气火灾防控、大型城市综合体专项整治工作等。常态化开展“消防副校长”进学校活动。坚持开展捐资助残、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捐款20余万元。
辽宁省女子乒乓球队。共有116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76%。球队在60多年发展历程中,发挥“爱国、超越、拼搏、合作、尊重”等体育精神,是一支有辉煌战绩的团队,多年来先后培养出7名世界冠军。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中,历史性地获得了全运会女子团体金牌。
大连理工大学功能染料研究团队。共有114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93%。团队坚持破解“卡脖子”难题,以染料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打印耗材发展到占全球70%市场份额做出重大贡献。发明具有靶向功能血细胞荧光探针,在国内3100多家、国外23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实现我国血细胞分析系统从国内空白到国际一流的跨越。形成近红外比率荧光菁染料探针分子平台,为解决复杂体系荧光信息定量获取提供新方法,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辽宁大学灾害岩体力学研究所。共有6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7%。研究所致力于煤矿冲击地压研究,在冲击地压理论、监测和防治技术及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攻克了冲击地压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长期服务8处煤矿冲击地压灾害治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7项。成果在全国冲击地压矿井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共有153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75%。急诊科是一支高效率、高水平、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急诊救援一体化青年医疗团队,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圆满完成了艰巨的救急救命和疫情防控双重任务。急诊科开辟绿色通道,在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的同时始终把急诊急救放在第一位,为急危重症患者开具出特殊、及时、专业、快速、有效的救治通道。在抗疫期间,急诊科青年冲锋在前,在工作中从“精准、智慧、高效”多角度出发,不断提升急诊急救能力。
沈阳工学院惠农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共有30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7%。服务队常态化、创新式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农业技术优势,坚持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答疑解惑,足迹遍布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铁岭等地,为农民带去最新农业实用知识,为多个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扶持农村青年创业。新华社、辽宁卫视等媒体对服务队志愿助农工作跟踪报道。
来 源丨团省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丨王大可
排 版丨周嘉悦
三 审丨林配如 李宛蓉 姚辛旭
三 校丨初冠达 高晓昀 吴京儒
上一篇
下一篇